2025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来源:执业药师 | 时间:2025-07-14
2025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考查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是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业药师专业与实践技能的基础,体现了执业药师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
本科目要求在正确认识药物与药物制剂、药品质量与质量体系和生命药学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以及药物毒性与用药安全,掌握常用药物分类、结构与构效关系,药物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能够运用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药物与人体作用的客观规律。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一 药 物 与 药 品 质 量 体 系 | ( 一 ) 药 物 与药物制剂 | 1.药物来源 | (1)来自动植物的天然产物 (2)来自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3)来自天然配体 (4)来自现有药物的改造 (5)通过筛选得到 (6)通过设计得到 (7)其他来源 |
2.药物命名 | (1)药品和药物通用名称 (2)药物的化学名称 (3)药品的商品名称 (4)药物的主要化学骨架(母核)及其名称 | ||
3.药物剂型与制剂 | (1)药物剂型与制剂的分类及其重要性 (2)药物辅料的分类、功能与质量要求 (3)常用药品包装材料及其质量要求 (4)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 ||
( 二 ) 药 品 质量与质量 体系 | 1.药品质量与质量管理 | (1)药品质量属性 (2)药品质量标准 (3)药品质量检验 (4)药品质量管理 | |
2.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 (1)国际质量体系 (2)质量体系要素 (3)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 ||
3.药品质量管理原则 | (1)合法合规原则 (2)产品安全原则 (3)风险防控原则 (4)持续改进原则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二生 命 药 学 | ( 一 ) 人 体 生物分子的 结构与功能 |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1)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的基本功能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2.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
3.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 (1)核酸的化学组成 (2)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 ||
4.酶的结构与功能 | (1)酶的分子组成 (2)酶的活性中心 (3)同工酶 (4)酶的分类 | ||
(二)人体 代谢 | 1.柠檬酸循环 | (1)柠檬酸循环由八步反应组成 (2)柠檬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 |
2.糖代谢 | (1)糖代谢与血糖 (2)血糖水平的激素调节 (3)糖代谢障碍与损伤 | ||
3.脂质代谢 | (1)脂质的吸收与功能 (2)甘油三酯代谢 (3)胆固醇代谢 (4)血浆脂蛋白代谢 | ||
4.氨基酸代谢 | (1)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3)氨基酸碳链骨架的转换与分解 | ||
5.核苷酸代谢 | (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2)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 ||
(三)感染 与免疫 | 1.细菌 | (1)细菌的形态 (2)细菌的结构 (3)细菌生理 (4)临床常见致病菌 (5)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 |
2.病毒 | (1)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2)病毒的增殖 (3)临床常见的致病性病毒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二 生 命 药 学 | (三)感染 与免疫 | 3.真菌 | (1)真菌类型与致病性 (2)真菌结构与药物作用机制 |
4.免疫学基础 | (1)免疫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2)抗原与抗体 (3)免疫应答 (4)抗感染免疫 (5)超敏反应 | ||
(四)病理 生理 | 1.水电解质紊乱 | (1)水、钠代谢紊乱 (2)钾、镁、钙、磷代谢紊乱 | |
2.酸碱平衡紊乱 | (1)酸碱平衡的调节 (2)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与临床意义 | ||
3.缺氧 | (1)缺氧的类型 (2)缺氧的临床意义 | ||
4.发热 | (1)发热激活物 (2)内生致热原 (3)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 ||
5.应激 | (1)应激原分类 (2)应激反应分类 (3)应激时的躯体反应 | ||
6.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紊乱 | (1)凝血系统、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 (2)凝血系统功能异常 | ||
7.休克 | (1)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2)休克的发生机制 (3)常见休克的特点 | ||
8.缺血-再灌注损伤 | (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与条件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 ||
9.器官功能不全 | (1)肺功能不全 (2)心功能不全 (3)肝功能不全 (4)肾功能不全 | ||
三 药 物的体 内过程 | ( 一 ) 药 物 与机体的相 互作用 | 1.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 (1)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 (2)药物理化因素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 (3)剂型因素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 (4)制剂因素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 (5)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 |
2.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 (1)产生药理效应 (2)引起不良反应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三 药 物 的 体 内 过 程 | ( 二 ) 药 物 的吸收 | 1.药物的跨膜转运 | (1)非载体转运 (2)载体转运 (3)膜动转运 |
2.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 影响因素 | (1)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2)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3)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4)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 ||
3.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及影响因素 | (1)注射途径与药物吸收的关系 (2)皮肤药物吸收与影响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的 因素 (3)眼部的生理环境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及临 床应用 (4)鼻腔黏膜的生理环境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5)口腔黏膜的生理环境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及临床应用 (6)肺部药物吸收特点与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 因素 (7)阴道及直肠的生理环境与影响药物吸收的 因素 | ||
( 三 ) 药 物 的分布、代 谢与排泄 | 1.药物分布 | (1)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与临床应用 (2)药物淋巴转运的特点 (3)血-脑屏障及转运机制 (4)胎盘屏障及胎盘转运机制 | |
2.药物代谢 | (1)药物的代谢与药理作用 (2)药物代谢的部位与类型 (3)药酶的代谢特点、代谢过程及药物代谢的影 响因素 (4)药物体内的生物转化与代谢 (5)药物代谢在临床中的应用 | ||
3.药物排泄 | (1)药物的肾脏排泄 (2)药物的消化道排泄 (3)药物的其他途径排泄 | ||
( 四 ) 药 物 动力学与临 床应用 | 1.药代动力学模型与 应用 | (1)房室模型 (2)单次给药及药动学参数 (3)多次给药及药动学特征 | |
2.药物生物利用度 | (1)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 用度及其临床意义 (2)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三 药 物 的 体 内 过 程 | ( 四 ) 药 物 动力学与临 床应用 | 3.其他药动学模型及 应用 | (1)统计矩模型 (2)非线性药动学 (3)生理药动学模型 (4)群体药动学模型 (5)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
4.生物等效性 | (1)生物等效性及研究方法 (2)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基本要求 (3)常见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4)生物等效性研究一般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原则 (5)生物等效性判断标准 | ||
5.治疗药物监测 | (1)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2)治疗药物监测的适用范围 | ||
6.基于血药浓度的给药 方案设计与个体化 给药 | (1)给药方案设计 (2)药动学方法在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 | ||
四 药 物 对 机 体 的 作 用 | ( 一 ) 药 物 作 用 的 两 重性 | 1.药物的作用 | (1)药物的作用与效应 (2)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
2.药物的治疗作用 |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补充/替代治疗 | ||
3.药物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的性质与分类 | ||
( 二 ) 药 物 的作用机制 与靶标 | 1.药物的靶标作用机制 | (1)酶作为药物靶标 (2)受体作为药物靶标 (3)离子通道作为药物靶标 (4)核酸作为药物靶标 (5)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对药理活性的影响 | |
2.药物的非靶标作用 机制 | (1)补充体内物质 (2)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3)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体 (4)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5)非特异性作用 | ||
( 三 ) 药 物 作用的量- 效和时-效 规律与评价 | 1.药物的量=效关系 | (1)药物的量-效关系与量-效关系曲线 (2)量反应与质反应 (3)量反应和质反应的相关药理学基础概念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四 药物对 机体的 作用 | ( 三 ) 药 物 作用的量- 效和时-效 规律与评价 | 2.药物的时-效关系 | (1)药物的时-效曲线 (2)时-效曲线相关的药理学基本概念 |
( 四 ) 药 物 相互作用 | 1.药物理化性质方面的 相互作用 | (1)pH值的改变 (2)溶解度的改变 (3)解离度的改变 (4)盐析作用 (5)氧化还原作用 | |
2.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 互作用 | (1)影响药物吸收 (2)影响药物分布 (3)影响药物代谢 (4)影响药物排泄 | ||
3.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相 互作用 | (1)作用于同一部位或受体的协同作用和拮抗 作用 (2)作用于不同部位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对作用部位的增敏作用 | ||
( 五 ) 遗 传 药理学与临 床合理用药 | 1.遗传变异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 | (1)药物反应差异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2)基因多态性与药物反应差异 | |
2.遗传药理学与个体化 用药 | (1)合理选择药物 (2)合理调整药物治疗剂量 (3)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 ||
( 六 ) 时 辰 药理学与临 床合理用药 | 1.时辰药理学 | (1)时间生物学与时辰药理学 (2)药物作用昼夜节律机制 | |
2.时辰药理学的临床 应用 | (1)时辰药效学和时辰毒理学 (2)时辰药动学 | ||
五 药 物 毒 性 与 用 药 安 全 | ( 一 ) 药 物 毒性与毒副 作用 | 1.药物的毒性作用 | (1)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 (2)影响药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
2.药物与非靶标结合引 发的毒副作用 | (1)含有毒性基团的药物作用 (2)药物与非治疗部位靶标结合产生的毒副作用 (3)药物与非治疗靶标结合产生的毒副作用 (4)药物“一靶多能”引起的毒副作用 (5)药物选择性差异引起的毒副作用 (6)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hERG)的 影响 (7)光照引起的药物毒副作用 | ||
3.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引 发的毒副作用 | (1)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作用引发的毒副作用 (2)药物代谢产物产生的毒副作用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五 药 物 毒 性 与 用 药 安 全 | ( 二 ) 药 物 应用的毒副 作用与用药 安全 | 1.药物对机体各系统的 毒副作用 | (1)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2)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3)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4)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5)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6)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7)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8)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9)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10)药物对皮肤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11)药物对耳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12)药物对眼的毒副作用及典型药物 |
2.药物制剂与用药安全 | (1)药物杂质的安全性风险 (2)药用辅料的安全性风险 (3)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安全性风险 (4)药物联用的安全性风险 | ||
六 药 物 的 结 构 与 作 用 | ( 一 ) 药 物 结构与药物 活性 | 1.结构特异性药物与结 构非特异性药物 | 结构特异性药物、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
2.药物结构对活性的 影响 | (1)药物取代基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2)药物的电荷分布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3)药物的立体结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 ||
( 二 )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药物 | 1.镇静与催眠药物 | (1)苯二氮草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2)非苯二氮草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 |
2.抗精神病药物 | (1)三环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2)非三环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3.抗抑郁药物 | (1)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构 效关系及应用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制剂药的结构特征、 构效关系及应用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4)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的结 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六 药 物 的 结 构 与 作 用 | ( 二 )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药物 | 4.镇痛药物 | (1)天然生物碱及类似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 及应用 (2)合成镇痛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3)其他合成镇痛药物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
( 三 ) 解 热 镇痛及非甾 体抗炎药物 | 1.解热镇痛药物 | (1)水杨酸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2)苯胺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2.非甾体抗炎药物 | (1)羧酸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2)非羧酸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 四 )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药物 | 1.平喘药物 | (1)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2)影响白三烯系统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 及应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平喘药物的结构特征、构 效关系及应用 (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5)抗胆碱类药物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2.镇咳药物 | 镇咳药的结构特点与应用 | ||
3.祛痰药物 | 祛痰药的结构特点与应用 | ||
4.组胺H₁受体拮抗药物 | 组胺H₁受体拮抗药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 五 )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药物 |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 (1)组胺H₂受体拮抗药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2)质子泵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2.促胃肠动力药物 | 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3.止吐药物 | 5-HT₃受体拮抗剂止吐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 系及应用 | ||
( 六 ) 循 环 系 统 疾 病 药物 | 1.抗高血压药物 |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构效 关系及应用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的结构特征、构效 关系及应用 | |
2.血脂调节药物 |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药物的结构特征、 构效关系及应用 | ||
3.抗心律失常药物 | (1)钾通道阻滞药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2)β-受体拮抗药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六 药 物 的 结 构 与 作 用 | ( 六 ) 循 环 系 统 疾 病 药物 | 4.抗心绞痛药物 | (1)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2)钙通道阻滞药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5.抗血栓药物 | (1)抗凝血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2)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的结构特征、 构效关系及应用 (3)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的结构特征、构 效关系及应用 | ||
( 七 ) 内 分 泌系统疾病 药物 | 1.甾体激素类药物 | (1)甾体激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 关系及应用 (3)雌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4)孕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5)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 构效关系及应用 | |
2.降血糖药物 | (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2)促胰岛素分泌药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3)胰岛素增敏药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构效关 系及应用 (5)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 及应用 (6)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结构特 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7)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的结构特征与应用 | ||
3.调节骨代谢与形成 药物 | (1)双膦酸盐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2)促进钙吸收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 八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药物 | 1.利尿药 | (1)碳酸酐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2)Na+-CI⁻协转运抑制剂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3)Na+-K+-2CI-协转运抑制剂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4)阻滞肾小管上皮Na+通道药物的结构特征及 应用 (5)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六 药 物 的 结 构 与 作 用 | ( 八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药物 | 2.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 疗药 | (1)α₁ 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结构特征及应用 (2)5α-还原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
3.性功能障碍改善药 |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 ||
( 九 ) 抗 感 染药物 | 1.抗生素类抗菌药物 |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 (2)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稳定性与耐 药性 (3)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构效关系及应用 (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稳定性与耐 药性 (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构效关系及应用 (6)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7)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8)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 |
2.合成抗菌药物 | (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 及应用 (2)磺胺类抗菌药物及抗菌增效药物的结构特征 及应用 (3)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
3.抗病毒药物 | (1)抗非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 及应用 (2)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3)前药技术修饰核苷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 ||
( 十 ) 抗 肿 瘤药物 | 1.烷化剂抗肿瘤药物 | 常用烷化剂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 应用 | |
2.抗代谢抗肿瘤药物 | 常用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 及应用 | ||
3.天然产物类抗肿瘤 药物 | 常用天然产物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特征 | ||
4.靶向抗肿瘤药物 |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应用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七 口 服 制 剂 与 临 床 应 用 | ( 一 ) 口 服 固体制剂 | 1. 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般 要求 | 口服固体制剂的分类、特点与作用 |
2. 口服固体制剂的常用 辅料 | 常用辅料分类、特点与作用 | ||
3. 口服散剂和颗粒剂 | (1)分类、特点、质量要求、包装与贮藏 (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 ||
4. 口服肠内营养粉剂 | (1)分类、特点、质量要求 (2)包装与贮藏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 ||
5. 口服片剂 | (1)分类、特点、质量要求、包装与贮藏 (2)制备时常见问题及原因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片剂的包衣 (5)典型处方分析 | ||
6. 口服胶囊剂 | (1)分类、特点、质量要求、包装与贮藏 (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 ||
7. 口服滴丸剂 | (1)分类、特点、质量要求、包装与贮藏 (2)常用基质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 ||
8. 口服膜剂 | (1)分类、特点、质量要求、包装与贮藏 (2)临床使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 ||
9. 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 | (1)分类、特点、质量要求、包装与贮藏 (2)释药原理与常见剂型 (3)体外释放行为评价 (4)临床使用与注意事项 (5)典型处方分析 | ||
( 二 ) 口 服 液体制剂 | 1. 口服液体制剂的一般 要求 | 分类、特点、质量要求、包装与贮藏 | |
2. 口服液体制剂的溶剂 和附加剂 | (1)常用的溶剂和质量要求 (2)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 着色剂及作用 (3)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分类、应用与毒性 (4)增加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方法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七 口 服 制 剂 与 临 床 应 用 | ( 二 ) 口 服 液体制剂 | 3. 口服溶液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使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
4. 口服混悬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常用稳定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 ||
5. 口服乳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乳化剂与乳剂的不稳定表现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 ||
6.其他口服溶液型液体 制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使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 ||
八 注 射 剂 与 临 床 应 用 | ( 一 ) 注 射 剂 的 质 量 控制 | 1.注射剂的一般要求 |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
2.常见溶剂与附加剂 | 质量要求和特点 | ||
3.热原 | 热原的性质、污染途径与除去方法 | ||
4.无菌 | 无菌要求与灭菌法 | ||
5.注射剂的配伍 | 注射剂的配伍及配伍禁忌、出现配伍变化的主要 原因 | ||
6.注射剂的包装与贮藏 | (1)包装及贮藏的关键指标及质量要求 (2)容器处理 | ||
7.注射剂的药液配制 | (1)投料计算 (2)配液用具的选择与处理 (3)配液方法 (4)灌装与封口 (5)灭菌与检漏 | ||
( 二 ) 普 通 注射剂 | 1.溶液型注射剂 | (1)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2)典型处方分析 | |
2.大容量注射液(输液)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输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3)营养输液和血浆代用品的种类、作用与质量 要求 (4)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5)典型处方分析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八 注 射 剂 与 临 床 应 用 | ( 二 ) 普 通 注射剂 | 3.乳状液型注射剂 | (1)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
4.混悬型注射剂 | (1)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 ||
5.注射用无菌粉末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冻干制剂常见问题与产生原因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 ||
6.注射用浓溶液 | (1)特点与质量要求 (2)典型处方分析 | ||
( 三 ) 微 粒 制剂 | 1.微粒制剂的一般要求 | 分类与特点 | |
2.脂质体 | (1)分类、性质与特点 (2)常见新型脂质体 (3)组成、结构和膜材料 (4)质量要求 (5)作用机制和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6)存在的问题 (7)典型处方分析 | ||
3.微球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载体材料和用途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存在的问题 (5)典型处方分析 | ||
4.微囊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载体材料和用途 (3)微囊中药物的释放 (4)典型处方分析 | ||
5.其他微粒制剂 | 纳米粒、白蛋白结合型纳米粒、亚微乳、纳米 乳、纳米晶、脂质纳米粒等 | ||
( 四 ) 其 他 注射剂 | 1.生物技术药物注射剂 | (1)分类与特点 (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 |
2.中药注射剂 | (1)处方设计与质量要求 (2)影响中药注射剂疗效与安全性的因素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九 皮 肤 和 黏 膜 给 药 途 径 制 剂 与 临 床 应 用 | ( 一 ) 皮 肤 给药制剂 | 1.皮肤给药制剂的一般 要求 | 分类、特点与应用原则 |
2.软膏剂、乳膏剂与 糊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常用基质、附加剂种类与作用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3.凝胶剂 | (1)分类、基质与特点 (2)质量要求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4.贴剂 | (1)特点与质量要求 (2)基本结构、类型与处方组成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5.贴膏剂 | (1)分类、基质与特点 (2)质量要求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6.皮肤用其他液体制剂 | (1)搽剂、涂剂、涂膜剂、洗剂与冲洗剂的质量 要求 (2)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 二 ) 黏 膜 给药制剂 | 1.黏膜给药制剂的一般 要求 | 分类与特点 | |
2.气雾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抛射剂与附加剂的种类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3.喷雾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4.吸入制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吸入装置与一般要求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5.眼用制剂 | (1)分类与质量要求 (2)附加剂种类和作用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6.耳用制剂 | (1)分类与质量要求 (2)常用溶剂与附加剂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7.鼻用制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九 皮肤和 黏膜给 药途径 制剂与 临床应 用 | ( 二 ) 黏 膜 给药制剂 | 8. 口腔黏膜给药制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9.栓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常用基质与附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10.灌肠剂 |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溶剂与附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3)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典型处方分析 |
-
执业药师单科VIP班【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原价 ¥900.00
¥600.00
-
执业药师单科基础班【药学专业知识二】
原价 ¥600.00
¥400.00
-
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串讲班
原价 ¥1500.00
¥1000.00
-
执业药师拔高冲刺单科班【药学专业知识一】
原价 ¥1050.00
¥700.00
-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点题班
原价 ¥300.00
¥200.00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串讲班
原价 ¥1500.00
¥1000.00
-
执业药师单科VIP二年班【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原价 ¥1050.00
¥700.00
-
执业药师全科全程直播班【中药师】
原价 ¥1200.00
¥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