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简述题】李某,65岁,年轻时从事建筑行业,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双臂被截肢。李某的家人缺乏康复知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李某,所以一年前将李某送至离家较远、收费较高的一家康复机构,并长期居住。一年来,李某在机构内很少跟人交流,也没有朋友,也不参加机构组织的为数不多的康复训练和机构活动,且越来越抵制机构的非人性化制度,家人也很少去探望他。康复机构并未针对李某的表现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近期,由于机构人员的疏忽,导致李某在机构中多次出现自杀行为,家人迫不得已将其又接回家中照顾。
社会工作者小美进行家访时,提醒他的家人要尽快清除家里可能存在的致命的危险因素,并由家人观察李某的变化并及时沟通。虽然小美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但是在初次接触李某时,仍然需要摒弃自己原有的看法,重新看待李某;在与李某交谈时,小美表示很愿意为他提供帮助,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当看到李某有些犹豫时,小美告知李某所有的交流内容不会透露给其他人。除此之外,小美还帮助李某排解压抑情绪,了解他的内心想法,询问她对将来的打算。经过一段时间的上门服务,李某逐渐改善了与家人的关系,并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遵守了哪些伦理原则?
⒉结合案例,说明目前机构康复模式存在哪些不足?
查看答案
纠错
收藏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